为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妇产科专业最新进展,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分享妇产科前沿知识,推进区域内妇产科医师队伍建设,推广新理念、新技术以及促进同道之间的学术交流,由广西医师协会主办,广西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承办的“广西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东盟妇科微创技术及女性盆底疾病诊治高峰论坛”于2021年7月16-18日在南宁市召开!本次大会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作精彩的专题讲座,报告国际和国内的学术前沿新动态,并针对大家共同关心的学术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隋龙教授解读《瑞琳他抗——HPV治疗新进展》,众多权威专家参与授课讨论。
学术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隋龙教授
《瑞琳他抗——HPV治疗新进展》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目前认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长期过程,故有效的筛查及恰当的干预,能阻断其向宫颈癌的进展,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几十年来,由于宫颈细胞学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得以早发现和早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1976年德国病毒学家Harald zur Hausen首次提出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也因此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有研究表明,90%以上宫颈癌伴有HPV感染。Bosh和Manes等通过收集来自22个国家的宫颈癌活检标本作PCR检测,发现99.7%的肿瘤中都可以检测到HPV-DNA,而且各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量的流行病毒研究和病原学研究也已经明确了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故宫颈HR-HPV的早发现、早干预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所在。大会上,隋龙教授讲解了目前国内外HPV感染与宫颈癌防治的前沿研究,并进一步讲解了HPV的致癌机制,对临床上HPV感染治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其中对HPV患者的感染人群分布、感染症状和因素、筛查和诊疗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讲解了依据HPV病毒特点的预防与治疗性产品——瑞琳他抗,作为在临床上系统治疗HPV感染的优先方案。隋龙教授分析了HPV病毒在宫颈疾病中的致癌原理以及HPV抗原的制备,并讲解了瑞琳他抗的研发机制及核心成分,是以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抗体)为核心的生物耗材。对已感染HPV的患者及HPV高危亚型反复感染的患者,及物理与手术治疗尚无法转阴的患者、尖锐湿疣术后患者以及患者的性伴侣都有治疗作用。对HPV感染和宫颈疾病在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和应用方法,隋龙教授都给予了详细解答。

大会讨论环节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反映其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三阶梯技术,即宫颈细胞学、阴道镜与组织病理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筛查、诊治、管理宫颈癌前期病变的基本诊疗程序。发生在宫颈部位的各种宫颈病变,从CIN发展为宫颈癌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发病原因。HR-HPV感染广泛存在于宫颈病变中,病变越重感染率越高,病毒感染出现递增趋势。当机体被HPV感染后,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调解下,清除入侵病毒;而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如在防御机制上出现缺陷或发生基因突变时,HPV基因片段就会整合到宿主宫颈上皮细胞基因组内,诱发病理改变,CIN向宫颈癌方向进展。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PV感染宫颈可以自然清除。CIN中特别是低级别CIN,大部分可以自然消除,仅有少部分CIN进展为宫颈癌。HPV感染通常经历潜伏期、亚临床感染期、临床症状期和HPV 相关的肿瘤期。而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潜伏期和亚临床感染期,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病理学、阴道镜检查等手段,能够检查出HPV 感染及感染后的组织改变。因此,早期检测HPV 感染,并进行及早的诊治,对预防宫颈癌具有重要作用。最后,与会专家再次肯定了瑞琳他抗在HPV以及宫颈疾病诊疗中的有效作用,赞扬了瑞琳他抗携手基金会援助项目、商业保险等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资金负担的巨大努力。随着在HPV与宫颈疾病诊疗方面研究的深入,消除宫颈癌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