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学术会议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十八届学术大会圆满召开

发布时间:2021-06-21浏览量:766

为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妇科肿瘤领域的最新进展,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分享妇科前沿知识,由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省抗癌协会、湖南省肿瘤医院承办的“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十八届学术大会”与2021年6月17日-20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湖南长沙举行。本次会议邀请来自国内外著名妇科肿瘤专家,就妇科肿瘤领域新观念、新技术、新进展进行深入研讨,针对临床和基础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大会上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解读《瑞琳他抗——HPV治疗新进展》,广西省妇幼保健院徐英军教授进行病例分享,众多权威专家参与授课讨论。



学术分享

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

《瑞琳他抗——HPV治疗新进展》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虽然宫颈癌是危害女性生殖道健康的主要妇科恶性肿瘤,但也是公认的病因明确且可以预防的妇科恶性肿瘤。持续的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直接病因,在接近90%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99%以上的宫颈癌病例组织中都能找到HR-HPV感染的证据,并且HPV的检出率随着CIN级别的进展呈上升趋势。


大会上,张国楠教授详细讲解了HPV感染治疗的新进展和目前国内外关于HPV的前沿研究,并进一步讲解了HPV的致癌机制,对临床上HPV感染治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其中对HPV患者感染因素、感染症状、感染后的心理辅导以及临床诊疗方案进行了分析,并讲解了依据HPV病毒特点的预防与治疗性产品——瑞琳他抗,作为在临床上系统治疗HPV感染的优选方案。


张国楠教授分析了HPV病毒在宫颈疾病中的致癌原理以及HPV抗原的制备,并讲解了瑞琳他抗的研发机制及核心成分,是以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抗体)为核心的生物耗材。对已感染HPV的患者及HPV高危亚型反复感染的患者,及物理与手术治疗尚无法转阴的患者、尖锐湿疣术后患者以及患者的性伴侣都有治疗作用。对HPV感染和宫颈疾病在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和应用方法,张国楠教授都给予了详细解答。




病例分享

广西省妇幼保健院徐英军教授


徐英军教授分享了临床中的大量患者案例,以及患者在使用瑞琳他抗治疗中的真实过程,通过分析患者的年龄构成、临床分期和病例类型等诸多元素,显示了患者在使用瑞琳他抗治疗后所取得的显著疗效。瑞琳他抗能够阻断生殖道HPV感染,降低HPV病毒载量,通过HPV-L1-IgY抗体达到清除游离态病毒,防治循环再次感染目的;瑞琳他抗中的HPV-E6/7小分子抗体通过细胞穿膜专利技术进入受感染细胞,与致癌基因E6/E7蛋白特异性结合,将其抑灭失活,从而进一步预防宫颈病变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我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13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占世界新发病例总数的1/4左右。HR-HPV的持续性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最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在99%以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都可以检测到HPV的感染。HPV感染具有高度的嗜上皮特点,皮肤或黏膜的破损是HPV感染的启动条件。不同型别的HPV感染可引起不同疾病,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引起子宫颈、阴道、外阴、肛门、阴茎、头部等部位的癌前病变,病变可最终发展为浸润性癌;低危型HPV感染科引起皮肤疣、肛门-生殖器疣和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等疾病。


高风险的HPV感染和持续存在可发生在生命早期,并且与促进细胞转化的其他因素相关联,可能导致逐渐发展成更严重的疾病。CIN 1进展至CIN 3的风险仅为每年1%,而CIN 2进展至CIN 3风险在2年内为16%,5年内为25%。人们一致认为,在癌前病变中HPV的早期检测和随后的早期治疗可以预防癌症发展。WHO建议在全球开展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断、早治疗,通过有组织的全国性宫颈癌筛查计划,及时发现并早期处理宫颈高度病变或早期宫颈癌,可有效降低宫颈癌导致的患者死亡率。


最后,与会专家再次肯定了瑞琳他抗作为宫颈癌疫苗的“孪生兄弟”在HPV治疗中的有效作用,以及其国际慈善基金会援助项目、商业保险等对广大患者的支持,并积极响应了WHO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随着对HPV病毒研究的深入,相信对宫颈癌的防控以及加速消除宫颈癌的目标会尽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