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2浏览量:700
为进一步学习妇科微创及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指南及进展,促进妇科微无创及肿瘤治疗的规范化,更好地服务广大肿瘤患者,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于2022年12月10日~12月11日举办江苏省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妇科肿瘤规范化诊治及进展研究学术活动”。此次会议邀请了多位妇科微创及肿瘤治疗领域的国内外专家,第一人民医院薛金铃教授受邀参会并分享了《瑞琳他抗-HPV感染及早干预的重要性》。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薛金铃教授 《瑞琳他抗-HPV感染及早干预的重要性》 宫颈癌是临床妇科的一种常见肿瘤,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据有关统计,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仅次于乳腺癌,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与肺癌,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有10万,占世界新发病例的1/5。宫颈癌早期筛查可早期发现病例,积极治疗,对于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患者的诊断过程中,HPV的检查是临床早期鉴别宫颈病变患者的重要微生物之一,目前临床发现的HPV病毒共计200多种亚型,根据病毒的致病程度可将其分为低危型以及高危型,绝大多数HPV病毒均处于较低危状态,其中至少有27种HPV病毒的感染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可造成临床恶性肿瘤的增生。 HPV高危亚型的持续性感染是造成患者癌前病变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患者的HPV的早期筛查,对于患者的癌前病变的早期确认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的感染与癌前病变显著相关, 尤其以HPV16、18的感染为癌前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研究显示,90%的宫颈癌均是由HPV病毒的持续性感染造成的,而HPV16的感染率可高达40%~60% 。HPV16是最为重要的HPV亚型,但是多数的研究显示,HPV病毒的感染呈现显著的地域性,在我国的临床分析中,HPV16感染与患者的宫颈鳞癌密切相关,HPV18的感染与宫颈腺癌相关。 薛金铃教授提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的女性患者更容易发展成宫颈上皮瘤变CINII-III,疾病治疗观念应该由“观察随访”转变为“积极干预”。目前针对HPV感染的E6/7靶向性治疗的抗体药物,特别是HPV方面基于疫苗应答研发机制的抗体药物,如瑞琳他抗,为HPV持续感染患者带来了希望。瑞琳他抗中靶向性抗体能有效降低HPV持续感染的发生率,抗HPV-E6/E7小分子抗体通过细胞穿膜专利技术进入受感染细胞,与致癌基因E6/E7蛋白特异性结合,将其抑灭失活。
女性一般自18岁左右趋于成熟,历时约30年。此时为卵巢生殖功能与内分泌功能最旺盛时期。在此期间,身体各部分发育成熟,出现周期性的排卵及行经,并具有生育能力。通常从40岁以后,女性卵巢功能开始衰退,机体对HPV清除能力减弱,阴道内微生态平衡功能减弱,进而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甚至宫颈癌的可能性增加。因此,不同年龄女性对HPV清除能力存在差异。有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妊娠妇女均有HPV感染发生,其中以26~35岁者居多,其次是36~45岁妊娠者。26~45岁的女性性行为相对较频繁,可能有多个性伴侣,导致该群体患者更容易发生HPV感染。 此外,清洁习惯、性取向为同性、CT阳性均显示出与HR-HPV较强的关联。不正确的清洁习惯往往是破坏阴道微生态的罪魁祸首。而性取向为同性者,其性生活中使用的工具或器械会增加阴道黏膜损伤的几率,从而给HPV的感染制造了可乘之机。研究表明,HPV和CT互为感染的危险因素。在HPV感染或CT感染的女性中,需要进行共感染的筛查对可能出现的严重生殖健康结果(例如宫颈癌和不孕症)进行预防性干预。 与会专家围绕HPV感染患者治疗、妇科肿瘤规范化诊治、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等热点话题进行了剖析和讨论。专家们肯定了瑞琳他抗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应用,赞扬了瑞琳他抗援助项目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举措。随着HPV感染与宫颈癌变相关知识的普及,以及宫颈疾病规范化诊疗水平的不断精进,在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共同努力下,宫颈癌对女性健康和生命的威胁将会持续降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HPV及相关疾病的难题会被彻底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