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学术会议

瑞琳他抗—贵州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圆满召开

发布时间:2021-07-01浏览量:800

为促进妇产科学临床专业水平的稳步提高,传承与普及妇产科学领域的诊治理论与实践经验,提高妇产科临床医师的综合诊疗及救治水平,由贵州省医学会主办,贵州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承办的“贵州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定于2021年7月16-18日在安顺市人民医院举行!本次大会邀请国内知名妇产科专家,围绕妇产科领域各种临床问题及热点问题,给大家带来妇产科领域的新进展、新共识、新理念。大会上北京协和医院陈飞教授解读《瑞琳他抗——HPV治疗新进展》,众多权威专家参与授课讨论。



学术分享

北京协和医院 陈飞教授

《瑞琳他抗——HPV治疗新进展》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肿瘤之一,据国际癌症研究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50,0000宫颈癌新发病例,并有50%病例死亡,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宫颈癌筛查及防治工作普及推广力度欠佳,其中85%宫颈癌新发病例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组成成员之一,每年有接近13万宫颈癌新发病例,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并呈年轻化趋势。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又分为CINI、CINII 和CINIII,宫颈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期间可历时10-15年。1974 年,德国病毒学家HaraWzurHausen博士发现了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并首次提出了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治疗和控制HPV持续感染,有望能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大会上,陈飞教授讲解了HPV感染治疗的新进展和目前国内外与HPV相关的前沿研究,并进一步讲解了HPV的致癌机制,对临床上HPV感染治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其中对HPV患者的感染人群分布、感染症状和因素、筛查和诊疗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讲解了依据HPV病毒特点的预防与治疗性产品——瑞琳他抗,作为在临床上系统治疗HPV感染的优选方案。

陈飞教授分析了HPV病毒在宫颈疾病中的致癌原理以及HPV抗原的制备,并讲解了瑞琳他抗的研发机制及核心成分,是以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抗体)为核心的生物耗材。对已感染HPV的患者及HPV高危亚型反复感染的患者,及物理与手术治疗尚无法转阴的患者、尖锐湿疣术后患者以及患者的性伴侣都有治疗作用。对HPV感染和宫颈疾病在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和应用方法,陈飞教授都给予了一一解答。




大会讨论环节


尽管HPV基因组存在于多种组织起源的癌症中,但与HPV最密切相关的一直是宫颈癌。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中第四常见的癌症,仅次于乳腺癌、结肠癌和肺癌,死亡率相似。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差异,这主要是由预防教育和筛查的有效性决定的。据估计,每年全球有53万例侵袭性宫颈癌被确诊。其中,99.7%的样本检测到阳性HPV,剩余0.3%没有检测到HPV的宫颈癌样本可能由于检测方法不充分、HPV存在不明亚型以及在整合过程中HPV基因组的断裂。

HPV也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密切相关,病毒检出率为25%。1983年,建立了HPV和HNSCC之间的病因联系,检测到HPV阳性的HNSCC样本显著增加。与宫颈癌相似,最常见的感染HNSCC的HPV亚型是HPV16,占HPV阳性的HNSCC患者的80%以上,其他与HPV相关的癌症包括乳腺癌、肛门癌、阴道癌、阴茎癌和外阴癌。在这些癌症中,HPV的发病率是可变的,可检测的病毒载量相对较低。特定的技术,如原位PCR、组织学、磁珠发光技术、二代杂交捕获法和与大规模平行序列配对的HPV捕获用于样本中低水平HPV的检测。在这些患者中检测到低水平HPV,但不影响HPV的致病性。相反,可以推测,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导致HPV阴性患者发生癌变。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和威胁妇女的健康。宫颈癌前病变是组织学活检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需10~15年。由于宫颈癌病变转变为恶性肿瘤前存在较长的时间,而宫颈癌前病变具有可逆性,所以努力做到HPV感染的早筛查、早发现,进而早治疗可以提高宫颈疾病的治愈率。

最后,与会专家再次肯定了瑞琳他抗在HPV以及宫颈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性,赞扬了瑞琳他抗携手基金会援助项目、商业保险等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资金负担的巨大努力。随着在HPV与宫颈疾病方面的持续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消除宫颈癌的目标终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