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瑞琳他抗-第三届“妇科感染性疾病诊治新进展”高峰论坛圆满召开

发布时间:2022-08-07浏览量:1

妇科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的做好妇科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传播该领域最新专家指南、共识,解决临床难点和热点问题,河北省妇科感染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第三届妇科感染性疾病诊治新进展”高峰论坛将于2022年8月5日-6日在石家庄召开。本次会议由河北省预防医学会主办,河北省胸科医院医院承办。会议旨在加强同道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我省妇产科人员对感染性疾病的救治能力,规范诊疗,届时将邀请国内该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就生殖道感染专家共识与指南、HPV感染、围手术期感染防治、盆腔脓肿、女性生育力等妇科感染性疾病诊疗过程中关键、实用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学术讲座,瑞琳他抗作为唯一抗HPV产品受邀参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惠兰教授亲自解读瑞琳他抗。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王惠兰教授
《瑞琳他抗——高危型HPV治疗策略》

HPV是双链DNA病毒,可引起人体皮肤黏膜上皮增生。HPV主要通过性生活或密切接触传播。目前已确定的HPV型别有200余种,根据有无致癌性,将HPV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建议,将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定义为高危型,而将HPV26/53/66/73/82定义为中危型,其中以HPV16/18诱发癌变的风险最高。
在中国170万一般人群中开展的HPV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最常见的5种HPV型别分别为HPV 16(3.52%)、HPV52(2.20%)、HPV58(2.10%)、HPV18(1.20%)和HPV33(1.02%)。我国子宫颈细胞学正常女性高危型HPV的感染率约为7.1%,而ASCUS女性感染率为37.1%,LSIL女性感染率为90.9%,HSIL女性感染率为93.1%。69.1%的子宫颈浸润癌归因于HPV16/18感染。子宫颈鳞癌中,HPV16(76.7%)和 HPV18(7.8%)感染最常见,其次是HPV31(3.2%)、HPV52(2.2%)、HPV58(2.2%)和HPV33(1.0%);子宫颈腺癌中HPV16和HPV18的感染率分别为35.1%和30.6%。
大会上,王惠兰教授讲解了HPV感染处理的新进展和目前国内外与HPV相关的前沿研究,并进一步讲解了HPV的致癌机制,对临床上HPV感染治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其中对HPV患者的感染人群分布、感染症状和因素、筛查和诊疗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讲解了依据HPV病毒特点的预防与治疗性产品——瑞琳他抗,作为在临床上系统治疗HPV感染的优选方案。
王惠兰教授分析了HPV病毒在宫颈疾病中的致癌原理以及HPV抗原的制备,并讲解了瑞琳他抗的研发机制及核心成分,是以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抗体)为核心的生物耗材。对已感染HPV的患者及HPV高危亚型反复感染的患者,及物理与手术治疗尚无法转阴的患者、尖锐湿疣术后患者以及患者的性伴侣都有治疗作用。对HPV感染和宫颈疾病在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和应用方法,王惠兰教授都给予了一一解答。

子宫颈癌作为一种较常见的妇科宫颈恶性肿瘤,多是由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导致的,根据研究显示,90%以上宫颈癌患者都伴有高危型HPV的感染。而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及发展的关键因素则为高危型HPV亚型的持续感染。有研究表明,子宫颈癌在45~60岁女性中好发,并且子宫颈癌具有病死率较高,而且预后较差,这样不仅会对患癌女性的身体健康及心理造成很严重的影响,而且会对其家庭造成的巨大的伤害。
据研究资料统计,宫颈是否感染HPV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环境、生活方式、免疫、遗传等因素相关。因此,同样有相关研究指出,机体免疫状态、遗传易感性等因素也可能是人体感染高危HPV后转归的关键所在。在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中,HPV具有普遍易感性,但相对于较年轻的女性来说,HPV大多呈一过性感染,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则情况有所不同。
而以往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广大女性人群感染的HPV16和18型,对于围绝经期这个特殊年龄段女性来说,除HPV16或18的其他高危HPV拓展分型亦不容忽视,究发现围绝经期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生与高危型HPV的感染密切相关,另外高危HPV52、HPV58、HPV33及HPV31亚型是除HPV16/18型以外的与围绝经期女性宫颈病变发生密切相关的高危亚型。这亦应引起广大围绝经期女性的重视。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女性应更加重视宫颈病变的筛查,若出现高危HPV型别的感染,尤其是常见型别,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最后,与会专家再次肯定了瑞琳他抗在HPV以及宫颈疾病诊治中的重要性,赞扬了瑞琳他抗携手基金会援助项目、商业保险等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负担的举措。随着对HPV与宫颈癌研究的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能大幅提升宫颈癌的治疗效果,人类终将不再畏惧宫颈癌。